那良镇,位于十万大山南麓,东邻马路、东兴镇,南与越南隔河相望,沿水而居,缘水而兴,历史上曾经是繁华的商业埠头,商贸重镇之一。
那良古为澌凛峝,后称榕树峝。因此地雨量充沛,土地肥沃,农业生产条件良好,壮语 “田” 叫“那”,故称那良。清朝顺治年间(1644~1661年)成圩。距今有350年历史。1949年6月12日那良解放,设西区,1952年为六区,1955年为那良区,1957年冬撤区并乡为那良乡,1958年成立那良人民公社,1984年改为镇至今。
那良素有“英雄故里、边陲重镇”的美誉。一个多世纪前,那良镇凭借北仑河、那良江这两条货物运输的黄金水道,引来大量的客商。商业贸易繁荣了那良镇,那良江沿江建起担水街、官街、粉街和法式街4条古街。清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抗法民族英雄越南三宣提督刘永福,于镇南建楼房一座,在此之前的光绪五年(公元1879年)于那楼村龙虎岭山腰安葬其母亲。1945年6月14日(农历五月初五) ,中共地下党在那良举行武装起义,今那良中学内建有那良抗日武装起义纪念亭。这三处地方均是文物保护单位。
那良是海外华人的祖籍地之一,是广西防城港侨乡之一,也是刘永福、林俊廷、陈济堂、林重兴、林重山、林欣辉、林杞等著名人物的故乡。
古街狭长幽远,各式各样的石板路带着岁月磨损的痕迹在两旁古楼房里默默地沉睡着。走进古街,新旧建筑错杂交替,既洋溢着现代化的朝气,又保留和沉淀着历史与记忆中的故事。
2019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公布的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名录中,防城港市防城区那良镇因保存文物特别丰富且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纪念意义、能较完整地反映一些历史时期传统风貌和地方民族特色,成功入选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那良山环水抱,气候温和,这里的美食带着客家文化独特的味道。到那良,你一定要尝尝地道的手工米粉。这种用大米做成的美食看似单调,实则暗藏玄机。制作方法和水粉配比的差异,赋予了米粉不同的形状与口感。大米磨成浆,上锅蒸熟,放上肉末、木耳等馅料卷起来,就是“白白胖胖”的卷筒粉;把蒸好的米粉切成条,放入油锅,放入葱蒜、肉、青菜等配料爆炒,就是锅气十足的炒米粉;把大米磨粉揉团,用力搓形成一条条中间大两头尖,型似虫子一样的米粉制品,加上配菜一起炒,就是深受欢迎的虫仔粉;或者将猪头肉熬上几个小时,再把肉剔除下来,和汤、粉混在一起,就是一碗那良招牌猪头肉粉......得益于精良的制作手法,那良米粉吃起来滑而不腻,口感极佳。
那良美食第二绝——芋蒙。芋蒙又称芋苗,不仅具有丰富的膳食纤维,还有调中气、化痰和胃的功效。芋蒙一年四季都可以生长,那良镇大村村的气候条件、地理环境非常适合种植芋蒙。当地人沿用原生态古法腌制芋蒙,成品不仅爽、脆、嫩,不痒喉咙,还伴着酸甜的味道。如今,那良芋蒙在市面上十分畅销。
漂流,原来是人类一种原始的涉水方式。最初起源于爱斯基摩人的皮船和中国的竹木筏,但那时候则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和生存需要。后来,一些喜欢户外活动的人尝试着把退役的充气橡皮艇作为漂流工具,逐渐演变成今天的水上漂流运动。
浓郁的瑶族风情、神奇的边关文化,依托十万大山的奇峰峻岭,那良还是区内外有名的“漂流之乡”。野人谷漂流位于那良镇至白赖村2.5公里处,古时听说有野人出没而得名。全程5.2公里,近2小时,其中长达1.5公里的滚水冲浪更是惊险刺激。九龙潭漂流有的不仅是激爽,九曲回转的神秘更叫人欲罢不能,峰回路转之间,一处处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奇景在不经意间悄然而至,奇峰罗列、风光旖旎的绝美风光直入人心。漂流完,再和好友来一场真人CS游戏,真正享受到丛林野战的感觉。
一条绵沿流长的北仑河淌过,养育了一方智慧勤劳的人民。这个客家人聚居的宝地,民族风情浓郁,境内分布有大板瑶、细板瑶和花头瑶。传说那良多产美女,“那良妹子一枝花”更是防城港本地人耳熟能详的谚语。听当地老人讲,那良地水养人,妹子的皮肉白净与生俱来。牙山、望海岽、大王山、狮子顶以及众多环绕着那良的座座山脉,就象一个个容貌态势非凡的仙女,那良女人吸聚了仙山灵水的气息,世世代代钟灵毓秀。
那到底“那良妹子”靓与否?想知道的话,前来那良寻找答案吧!
爱上一个地方,需要很多理由,爱上那良,只需一个。美丽那良欢迎你~
欢迎光临 防城港0770网 (http://bbs.hao0770.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4 |